朝阳师范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立足基础教育需求,形成了“立德树人、面向农村、全科培养、注重技能”的办学特色。该专业自1994年开设五年制专科起,历经三十余年发展,于2024年成为学校升格为本科后的首批招生专业。依托与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联合办学经验,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教育学、心理学与学科基础,构建了覆盖城乡小学教育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三维联动的培养模式
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聚焦“全科型骨干教师”定位,通过三大模块实现能力塑造:
- 教育理论模块:以教育学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核心,强化教育规律认知;
- 学科素养模块:设置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等课程,覆盖语数外全科教学能力;
- 技能实训模块:依托AI活动实训室、分组交互式智慧教室等设施,开展微格教学与教育技术训练。这种结构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同时掌握班级管理、课程设计、教育研究等复合能力。
二、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构建了“校内实训+校外基地+数字平台”的实践网络。校内从教技能实训中心占地1000余平方米,配备:
- 心理沙盘实训室用于儿童行为观察;
- 远程观摩教室支持城乡小学课堂实时互动;
- 智慧板书实训室强化数字化教学技能。校外与朝阳市26所小学建立联盟,学生通过“分散见习+集中实习”模式,在文化路小学等基地完成至少18周的教学实践。2024级学生更在早教智慧实训室中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实现教育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有机融合。
三、双轨驱动的师资保障
专业师资呈现“高学历+强实践”特征:
- 68名专任教师中,教授占比17.6%(12人),副教授占比55.8%(38人),13人具有硕士学位;
- 教师团队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十余项,出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选讲》等特色教材。同时实施“辅导员+班主任”双导师制,如2024级3班由尚媛媛、王立凯两位教师分别负责思想引导与学业指导,通过“主题班会+个体辅导”精准对接学生发展需求。
四、多元开放的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可通过四大通道实现职业跃升:
- 教师招考:近五年约12.1%专科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24名联办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 公职岗位:年均30%毕业生考入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系统;
- 社会服务:依托1+X证书试点,学生可进入教育培训机构或从事儿童行为分析等新兴职业;
- 学术深造:联办本科阶段37%学生参与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立项,为攻读硕士奠定基础。这种“教学—就业—升学”的生态链,使专业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100%。
在乡村振兴与教育数字化双重背景下,朝阳师范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通过课程改革、实训创新、师资优化,正成为辽西地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全科性+技能型”的培养理念,为破解农村小学师资结构性短缺提供了实践范本。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