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吉林省首批开设党务工作专业的高职院校,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制度建设、专业培养和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党务工作体系。学校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2021年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开设社区管理与服务、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等5个专业,构建起覆盖基层治理全领域的人才培养网络。在486.4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全国布局背景下,该校通过专业设置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为吉林省8.7万个基层党组织输送人才,展现出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鲜明特色。
理论建设与组织架构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示范"的三级联动机制。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中共党史、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等核心课程,使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在组织架构上,党委组织部通过12项标准化职责实现精细化管理,包括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党内教育培训、实施干部考察任免等。特别在党员发展环节,建立"入党申请—培养考察—政治审查—集中培训"的标准化流程,2022年数据显示,已有4名优秀青年教师发展为党员,形成"老带新"的梯队建设模式。
学生党员发展流程
学校实施"三阶段七环节"培养体系:
- 入党申请阶段:大一上学期提交申请,党支部1个月内完成谈话建档;
- 积极分子培养:通过为期1年的党课学习、实践活动考察,要求每季度提交思想汇报;
- 发展对象确定:大二下学期进行政治审查与5天公示,配套开展不少于32学时的集中培训。数据显示,2024年发展对象培训通过率达98%,形成"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群众评议"三维考核机制。
专业建设与服务创新
作为全国首批开设党务工作专业的高职院校,该校构建"课程+实践+认证"培养模式:
- 课程体系:包含电子政务、社会心理学等实务课程,强化公文写作与档案管理能力;
- 实践平台:与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建立实训基地,开展"三长+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治理新模式;
- 就业导向:毕业生主要面向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党务岗位,2025年单招数据显示该专业报考人数同比增长37%。在服务创新方面,通过党务校务公开栏、基层宣讲活动等载体,形成"需求评估—政策宣传—问题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
数字化与质量保障
学校开发智慧社区平台应用课程,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党建管理。通过建立服务满意度调研评估机制,实现党务工作质量动态监测。在考核体系上,实施"双30%"标准:专业成绩前30%、群众满意度达30%以上方可参评优秀党员。2023年改革数据显示,学生会工作人员精简至17人,形成"专职团干指导+学生自治管理"的新型组织形态,相关经验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