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的税收学专业设立于2016年,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鲜明特色。该专业以法商融合为核心,注重培养兼具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紧跟国家财税政策与实务需求。依托学校法学学科优势,专业将税法实务与法律思维深度融合,并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能力。在近年发展中,其就业率稳定超过90%,成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应用型特色专业。
一、培养模式:法商融合+新文科
该专业采用“基础理论+实务技能+法律思维”三位一体的培养路径:
- 交叉学科架构:课程涵盖微观经济学、财政学、税法等经济管理类课程,同时设置商法经济法概论等法学模块,强化法律在税收领域的应用场景
- 新文科导向:引入大数据分析和编程技术,开设《财经数据分析软件》等课程,提升数字化税务处理能力
- 双师型教学:聘请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实务专家参与授课,形成“理论教师+行业导师”协同育人模式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实务衔接性与动态更新:
- 核心课程模块
- 基础理论:宏观经济学、税收学原理、财务会计
- 实务技能:税收筹划、纳税评估、电子税务系统操作
- 法律拓展:经济法学、国际税收协定解读
- 特色课程建设
- 《税法实务》获批上海市重点课程,采用真实企业案例教学
- 开发《跨境电商税务实务》《税务稽查模拟》等前沿课程,回应数字经济需求
- 教材迭代机制:每年更新教学内容,直接参考税务师考试教材和注册会计师培训资料
三、实践教学体系:校企联动+以赛促学
实践环节占总学分比例超过25%,构建多层次能力培养平台:
- 校内实训:设置纳税申报仿真实验室,开展税务会计模拟和税务稽查沙盘推演
- 校外基地:与松江区税务局、中汇税务师事务所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安排学生参与真实税务稽查项目
- 竞赛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税务技能大赛,近三年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实践课程数量较多,但部分课程仍存在更新滞后问题,例如对跨境电子商务税务等新兴领域的覆盖深度有待加强
四、就业与升学双通道
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呈现高质量就业特征:
- 就业方向:约40%进入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30%任职企业税务部门,其余分布于金融机构法务岗
- 升学表现:考研成功率约15%,多人考入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名校
- 竞争优势:用人单位反馈显示,学生兼具税法解读能力和法律风险防控意识,在涉税争议解决中表现突出
五、专业建设成果与行业认可
作为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税收学已积累显著优势:
- 教学荣誉:李霞教授团队获上海市教学示范岗称号,《国际税收》课程入选校级金课
- 科研支撑:教师近三年发表SSCI一区论文2篇,承担省部级课题5项,研究成果直接反哺教学
- 社会服务:与青浦工业园区合作开展中小企业税务咨询服务,年均完成税务筹划方案50余例
从专业定位看,上海政法学院税收学精准把握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需求,通过学科交叉和产教融合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对于意向报考的学生,建议重点关注其法商复合培养特色及持续强化的数字化税务课程体系。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