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是顺应文旅产业升级与教育创新趋势的产物。该专业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整合旅游学、教育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知识体系,旨在培养既能设计研学课程又能运营文旅项目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河南省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的副会长单位,学院依托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超95%,在研学策划、课程开发等领域展现出显著竞争力。
培养目标聚焦行业需求
专业以服务区域文旅经济发展为核心,强调课程设计能力与产品研发能力的双向提升。培养方案明确提出,学生需掌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基地运营管理及市场营销等核心技能。通过引入1+X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DIEE)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学生不仅具备传统导游服务能力,还能胜任研学活动的全流程管理,满足市场对“教育+旅游”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导向
课程架构突出理实一体化特征,包含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涵盖《旅游学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夯实文旅行业认知;
- 专项技能模块:设置《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研学指导师实务》等特色课程,重点训练项目执行能力;
- 跨学科拓展模块:融入《中小学德育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教育场景应用。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室和校企共建基地,学生可模拟研学活动全流程操作,例如在洛阳牡丹文化节等真实场景中完成实践任务。
实践教学链接产业前沿
学院构建了“三级实训体系”:
- 校内实训:利用VR虚拟幼儿园、研学旅行模拟沙盘等设备开展情景化教学;
- 企业实习: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浙江横店影视城等机构合作,提供真实岗位锻炼;
- 赛事赋能:组织学生参与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曾获国赛银奖1项、省赛金奖4项,部分优秀案例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这种立体化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接触行业最新动态,例如2024年全球客家黄河音乐潮活动的策划执行经验。
就业方向体现多元发展
毕业生职业路径呈现“双通道”特征:
- 传统文旅领域:担任研学指导师、展览讲解员,服务博物馆、景区等机构;
- 新兴业态领域:投身研学课程开发、营地运营管理,参与洛阳“一心两翼两带”文旅融合项目;
- 创新创业方向:依托学院孵化平台创办研学机构,已有团队获得省级创业扶持。数据显示,近三年约16%毕业生进入头部企业如华强方特集团,40余名学生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印证了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专业建设彰显创新特色
作为全国首批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学院率先编写《研学旅行安全管理》校本教材,并开发剧本娱乐融合课程。通过“学院+书院”双轨育人机制,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可参与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真实项目,例如为第三十三届客属恳亲大会设计文化体验动线。这种“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使人才培养深度嵌入区域文旅产业升级链条。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