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学院作为湖南省唯一以“城市”命名的高校,其城市设计专业立足国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以“城建+”学科集群为支撑,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依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雄厚实力,通过“真题真做”的教学模式,将行业前沿理念融入课程体系,构建了覆盖城乡规划全流程的育人生态。这一培养体系不仅注重跨学科知识整合,更强调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协同发展,为城乡精细化建设和城市更新输送了大量复合型人才。
在专业特色方面,湖南城市学院的城市设计聚焦“中小城镇建设”与“城市更新”两大方向,形成了“工程技术+艺术人文+社会政策”的交叉培养框架。其课程内容融入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新理念,通过《镇(乡)村绿地分类标准》等国家级行业标准的制定实践,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城市问题的能力。学院拥有数字化城乡空间规划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与校办企业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度联动,近两年完成产学研横向课题超1000项,覆盖全省122个县(市、区)。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三全育人”理念:
- 基础能力模块:涵盖城乡规划原理、建筑制图等专业核心课程,依托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三维建模、BIM技术实训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乡村振兴规划学院”等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真实项目设计,如《祁阳县村庄规划设计》等千万级项目
- 发展拓展模块:开设城市大数据分析、生态修复技术等前沿课程,将装配式建造、绿色建筑等新技术纳入教学标准
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凸显“双轮驱动”特色。学院与华为集团共建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打造“教师工作室+企业订单班”培养模式,形成“课堂教学—竞赛实训—项目实战”三级进阶体系。在240分钟快题设计等考核环节,要求学生完成包括1:1000规划总平面图、滨河慢行系统设计等内容的综合性方案,重点考察空间资源整合与地域文化表达能力。近三年毕业生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达5项,获省级以上设计奖80余项。
人才培养成果体现在多维数据中: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9%,考研录取率20%以上,其中进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政府部门、甲级设计院等行业的占比达65%。通过“青苗班”等校企合作项目,累计向中铁北京局等企业输送人才超1000名。值得关注的是,学生主导的《吐鲁番市新城西门村乡村振兴规划》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成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案例。
面向未来,该专业正加速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在立体城市设计、数字孪生技术等领域形成新突破。通过深化与加纳海岸角大学等国际院校的合作,构建中非城市发展研究网络,推动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接轨。随着新校区(西苑区)建设的启动,将新增智能城市实验室等教学空间,进一步完善“理论—实践—创新”的全链条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