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等核心课程群,结合电子工艺实习、电力拖动运动控制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为广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其培养方向涵盖电力系统运维、智能控制、职业教育等领域,形成"工程技术+师范教育"的双重特色。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以电路原理和自动控制原理为理论基础,搭建三层递进式知识架构。基础层包含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工科通识课程;专业层聚焦电机及拖动、供配电技术等方向课;创新层设置嵌入式系统开发、智能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等前沿课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师范方向增设职业教育学、现代职业技术教学法等教育类课程,实现"技术+师范"的深度融合。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三阶四维"培养模式:基础技能训练阶段通过金工实习、电工技能实训夯实操作能力;专业综合阶段依托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课程设计、机器人系统开发提升工程素养;创新实践阶段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和CAI多媒体课件设计完成知识迁移。实验室配置方面,拥有价值2800万元的智能电网实验室、电力自动化及继电保护实验室等省级实验平台,与广州黄埔电厂等20余家单位共建产教融合基地。
专业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双能"特点,23名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占比87%,双师型教师超40%。团队主持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在电力系统智能控制、建筑设备节能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教学创新方面推行"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将飞思卡尔嵌入式系统开发、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等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堂。
就业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五年内晋升技术管理岗比例达35%,主要流向南方电网、白云电气等龙头企业,部分进入中职院校担任"双师型"教师。在2024年校友会专业排名中,该专业位列全国第133名、广东省第7名,被评为B+级中国区域一流专业。这种"校企协同、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