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数据与审计专业通过构建"专业基础+数字技能+产教融合"三维培养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该专业前身为2005年创办的审计专业,2021年响应国家专业目录调整升级为大数据与审计方向,现已成为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建设紧密对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既懂传统审计实务又掌握Python数据分析、智能审计系统等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模块化设计,既夯实传统审计根基又强化数字技能培养。核心课程包括:
- 审计基础与内部控制构建审计思维框架
- 财务大数据分析与Python在财务中的应用实现技术赋能
- 业财一体信息系统应用打通业务流程数据链条
- 智能化成本核算与管理提升运营审计能力通过"课程-证书-岗位"三对接机制,学生可考取初级会计师、1+X智能财税等6类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毕业即上岗的零距离衔接。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三级递进"实训平台,形成从基础技能到综合创新的培养闭环。校内建有:
- 智慧财会实训室配备用友U8、金蝶K3等企业级软件
- 新商科产教融合基地模拟真实商业环境
- 电商直播考核站点训练数字化营销能力校外与江苏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等19家机构共建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导师驻校+学生轮岗实践"模式,实现审计项目全流程实战。
专本衔接通道形成显著办学特色,与南京审计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3+2"贯通培养。通过将本科课程前置嵌入,近年专接本学生本科毕业证获取率达92%,学位证获取率87%,为学历提升铺设快车道。这种培养模式既保持职业教育特色,又打通了"专科-本科-职业资格"的成长路径。
产教融合创新方面构建了"双元四维"协同机制,与苏宁云商、罗莱家纺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合作企业不仅提供真实审计项目资源,更将智能财务共享中心、大数据风控系统等前沿技术引入课堂。校企联合开发的审计案例库覆盖制造业、服务业等6大领域,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动态同步。
就业市场表现彰显培养质量,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约30%进入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鉴证,45%任职企业内部审计岗,另有25%选择财务大数据分析等新兴岗位。典型案例包括就职于上海世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以及担任交通银行高级客户经理的校友,印证了专业培养的市场适应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