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2001年,依托轨道交通行业特色,形成了以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功能材料为核心的学科布局。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学被列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其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不仅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与18个《华盛顿协议》国家的学历互认。这种多维度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培养复合型材料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课程设置上,学院采取“大材料、多方向”培养模式。本科生前两年统一学习材料科学导论、材料性能学等基础课程,第三年分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等5个专业方向。以高分子材料方向为例,核心课程涵盖高分子化学、聚合物反应工程等,并设置模具设计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实践性课程。研究生教育则聚焦交通工程材料、环境催化材料等领域,依托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价值6500万元的尖端设备开展科研。
科研平台建设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学院拥有交通工程材料央企共建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超材料与微器件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实验室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在SCI/EI发表论文400余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特别在混凝土材料领域,依托国家计量认证的检测实验室,研发成果已应用于高速铁路和桥梁工程。
学院推行“三级管理育人”模式,通过学科竞赛和双创项目强化实践能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混凝土设计大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奖83项。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进入中铁、中建等央企和铁路局,近十年就业率(含考研)稳定在96%以上,其中高分子材料方向学生可从事塑料、橡胶等领域的研发与生产管理。硕士研究生录取分数线近年保持在280-354分,招生规模达57人/年,复试侧重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等专业能力考核。
从师资力量看,学院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21人,博士学历教师占比73.7%。实验教学团队获评河北省教学团队,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3门,形成以工程认证标准为导向的质量保障体系。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培养路径,使学院成为华北地区材料领域高层次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