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河北省重点高职院校,其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专业立足航空产业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的国际化平台,联合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大修厂等产业链资源,形成"校企合作订单班"定向培养模式。学生通过三年学习,可掌握燃气涡轮发动机维修全流程技术,具备航空发动机分解、故障检测、修理装配等核心技能,为航空运输业和装备制造业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航空动力装置维修技术为核心,课程设置覆盖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全链条: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航空工程材料等,奠定机械工程和航空材料学基础;
- 核心技能模块聚焦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与系统、航空发动机修理技术等实操课程,通过维修文件及手册查询训练提升标准化作业能力;
- 特色课程航空发动机试车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培养学生对发动机性能调试与故障诊断能力。课程体系对标航空发动机修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实现"课证融通"。
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专业采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构建三级实践体系:
- 基础技能实训:在校内完成钳工操作、航空维修基本技能等基础训练;
- 专项技能提升:通过航空发动机维修虚拟仿真系统,掌握发动机分解、油封等复杂工艺;
- 企业岗位实习: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装试分厂完成6个月顶岗实习,参与真实维修项目。
校企合作订单班实行"2.5+0.5"培养方案,企业工程师参与《航空发动机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
师资力量与就业前景
专业教学团队由双师型教师与大国工匠联合组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0%,特聘全国劳动模范张雪松等担任荣誉教授。毕业生主要面向三类岗位:
- 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从事装配调试与质量检测;
- 航空公司承担航线维护与发动机状态监控;
- 航空维修单位进行发动机大修与部件修理。
近年该专业在河北专科批录取中,物理类与历史类分数线均高于省控线50分以上,19800元/年的学费标准包含企业认证培训费用,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7%以上。
职业发展与升学通道
专业构建"学历+技能"双通道发展路径:
- 职业认证:考取航空发动机修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得民航局CCAR-147部认证的维修人员基础执照;
- 学历提升:可通过"3+2"贯通培养进入航空动力装置维修技术高职本科专业,或通过专升本报考飞行器动力工程普通本科。
学校与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学生可参与波音737发动机维修等国际认证项目,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