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的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地质学与海洋科学的交叉特色,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作为该校地球科学学院的重点专业之一,该专业在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研究型第2名,获评3★,A+级,属于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依托学校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的传统优势,该专业聚焦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岸带生态修复等方向,培养兼具地质学基础和海洋环境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定位与培养框架
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体系覆盖地质学基础、海洋科学理论与现代技术应用。核心课程包括普通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矿产资源等,强调通过沉积学和古生物地史学等课程解析海洋演化规律。实践教学贯穿四年,包含:
- 地质认识实习(基础地质现象观察)
- 教学实习(实验室岩矿分析)
- 专业实习(海岸带调查与生态监测)
- 毕业实习(企业或科研机构项目参与)
科研支撑与平台资源
地球科学学院拥有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为海洋资源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师资团队包含李四光奖获得者、国家杰青学者及特聘院士,例如中科院院士刘嘉麒、工程院院士毛景文等领军人才参与教学与科研指导。学院年均科研经费超1000万元,支持学生参与国家级课题,例如海洋古环境重建、深海矿产资源勘探等前沿领域。
就业竞争力与深造路径
毕业生可在海洋资源调查机构、环境保护部门及科研院所从事技术管理、监测评价等工作,具体岗位涵盖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师、海域区划专员等。2025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考研率居全校前列,可优先选择本校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点,或报考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的海洋科学方向。校友会评价指出,其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匹配行业对“地质+环境”双技能的需求,尤其在环渤海区域就业市场中占据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