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工程学院于202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人工智能专业(专业代码:080717T),成为河南省较早开设该专业的本科院校之一。作为电子信息类核心专业,其课程体系融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并通过实践性教学强化工程能力培养。该专业立足中原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旨在培养具备系统开发、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三年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成为学校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方向。
培养目标聚焦于三个维度:一是强化科学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开发环境搭建、图像处理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算法设计与系统实现的核心技能;二是注重跨学科知识融合,课程设置涵盖数据结构、信号处理等基础学科,同时引入机器人学、智能控制等交叉领域内容;三是塑造创新协作精神,依托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等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真实场景下的技术攻关。例如,信息工程学院建设了人工智能实验室,配备智能机器人、云计算平台等设备,支持学生开展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项目开发。
课程体系采用“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模式,主要包含以下模块:
- 基础理论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
- 核心专业课程: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数字图像处理、智能机器人控制;
- 实践创新模块:人工智能开发环境搭建实践、24小时智能学伴系统设计、无人驾驶技术实现。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学校启动AI课程建设专项,推动知识图谱与智能批改系统在教学中应用,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工业场景,提升学生的场景适应能力。
教学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滴滴、美团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将人脸识别、智能推荐算法等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毕业设计;其次,推行项目式学习,如要求学生完成从数据采集到模型部署的全流程开发;再次,依托河南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平台,定期举办人工智能通识课研讨会,引入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近年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3项、省级奖项40余项,考研率达20%以上。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约35%毕业生进入金融科技领域,从事智能风控与量化交易系统开发;30%服务于互联网企业,参与搜索引擎优化与推荐算法研发;另有部分学生选择智能制造与智慧医疗赛道,或在科研院所继续深造。随着学校与新乡市新投实业有限公司深化合作,未来将拓展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等新兴领域的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