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测试技术方向)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依托首都城市定位与产业升级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该方向将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体系,通过"双主体、四经历、五阶段"的课证岗融通培养模式,培养兼具软件开发测试与质量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就业单位覆盖航天科技集团、中软国际等龙头企业,展现出专业培养的显著成效。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立足首都城市运行管理与高精尖软件产业发展需求,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育人导向,重点培养掌握软件测试自动化、接口安全测试等核心技能的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数字化素养与工匠精神的双重塑造,毕业生可胜任Web应用测试、移动端测试等岗位,具备ISTQB认证等国际资质证书考取能力。专业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近三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4项一等奖,验证了"以赛促教"的实践成效。
二、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采用模块化架构,构建起"基础+方向+拓展"的三层体系:
- 公共基础模块:涵盖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开发等编程基础,强化Linux操作系统与数据库技术的系统性训练
- 方向核心模块:聚焦软件测试基础、自动化测试工具应用、性能测试方法论,特别设置安全测试技术课程应对行业新需求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电子工程实践实训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室,实施项目化教学,年均完成企业级测试案例30+个
这种结构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既掌握黑盒/白盒测试等传统技能,又能运用AI测试脚本生成等新技术,实现技术能力的迭代升级。
三、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专业与航天科技集团、神州数码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双主体育人"机制:
- 校企共建课程:企业专家参与制定《软件性能测试》等课程标准,引入DevOps全流程测试案例
- 岗位轮训制度:学生在"软件测试实训室"完成功能测试→自动化测试→安全测试的进阶实训,累计实训课时占比达45%
- 证书衔接体系:将Web应用软件测试1+X证书考核标准嵌入课程,中级证书获取率稳定在85%以上
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实习转正率达92%,部分优秀学生在大赛获奖后直接进入企业核心技术团队。
四、职业发展与就业保障
专业构建了"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互联网企业:承担移动端APP全链路测试,平均起薪6500元
- 信息技术服务商:从事金融、政务系统的质量保障,职业晋升周期缩短30%
- 高端制造领域:参与工业软件测试验证,如西门子西伯乐斯的智能制造系统测试岗
近三年就业数据显示,78%毕业生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通过专接本进入北方工业大学等高校深造。典型案例包括就职溪流科技的陈爱卿,从测试工程师成长为技术主管,印证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成效。
五、教学资源与创新平台
专业拥有北京市级教学团队,9名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67%,含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3人。建设有软件测试实训室等7大实践基地,配备JIRA、LoadRunner等企业级工具链。创新实施"三阶段项目驱动"教学法:
- 第一阶段:使用JUnit完成单元测试基础训练
- 第二阶段:基于Selenium开展Web自动化测试实战
- 第三阶段:运用Postman+Python构建接口测试框架
这种递进式训练使学生毕业时人均掌握3种以上测试工具,满足企业对全栈测试工程师的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