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科技学院自2011年转设为省属本科高校以来,始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其智慧交通专业作为新兴交叉学科,融合了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领域知识体系。该专业依托学校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传统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模式,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2024年维脉公司中标建设的智慧交通综合实验室,更以硬件设施升级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行业场景实践平台,进一步强化了专业竞争力。
一、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
智慧交通专业开设于2022年,聚焦城市道路交通大数据与智慧信控、轨道交通智慧运营与控制两大方向,形成“双轨并行”的特色培养路径。其培养目标强调复合型能力塑造,要求学生在掌握交通规划、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交通大数据分析、智能设备运维等实操技能。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契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也通过创新创业意识的融入,助力学生在智能交通设备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快速适应行业变革。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专业课程设计以能力递进为主线,形成“基础+综合+创新”的三层次架构:
- 基础技能层:包括Python程序设计、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夯实编程与系统集成能力。
- 综合应用层:通过交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慧交通集成创新综合实践等课程,将理论转化为具体场景解决方案。
- 创新突破层:在智慧交通建模与仿真课程中,学生需以小组形式完成实际交通问题建模,培养团队协作与科研创新能力。例如,教学中引入公交车移动轨迹分析、交通事故预测等真实案例,采用边讲边做模式,实现“知识输入”与“项目输出”的闭环。
三、实验室建设与产教融合
2024年建成的智慧交通综合实验室标志着实践教学体系升级。该实验室不仅配备行业领先的硬件设备,更通过三个维度深化产教协同:
- 教学实验平台:支持交通设备控制、信号系统调试等实训项目。
- 科研创新平台:与维脉等企业合作开发智能交通算法模型。
- 社会服务平台:承接地方政府交通优化课题,使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研发。这种“三位一体”模式,使实验室既是教学场所,又是技术孵化器,更成为连接高校与产业的桥梁。
四、就业前景与培养成果
专业就业方向覆盖智能交通设备制造、轨道运输运营、政府交通管理三大领域,近三年行业调研显示智慧交通复合型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学校通过辽宁省轨道交通校企联盟,与中车集团、大连地铁等40余家单位建立定向培养机制,毕业生可参与智能信号系统部署、交通大数据平台运维等核心岗位。2023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在辽宁本科批物理类招生中要求首选物理+再选化学,凸显其工科属性与行业适配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