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建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立足国家能源转型与城市发展需求,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培养具备传统能源高效利用与新能源开发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在城市建设领域的学科优势,结合区域能源行业特色,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专业方向涵盖城市热力工程与空调制冷工程两大模块,课程设置注重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核心学科,同时融入智能化技术与工程实践。随着能源产业升级,该专业通过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等路径,持续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面向城市能源系统优化与节能减排需求,培养掌握能源转换与利用、动力系统设计等核心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需具备热工、机械、控制技术等跨学科知识,能够从事城市热能工程、空调制冷、新能源开发等领域的设计、研发与管理工作。培养方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通过金工实习、课程设计(如换热器设计、锅炉原理设计)及毕业实习等环节,强化学生对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新能源应用技术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结合国际前沿技术案例,提升学生的创新视野。
课程体系与研究方向
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与方向模块:
- 基础课程: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热工测量技术等,构建能源领域知识框架。
- 专业方向课程:
- 城市热力工程方向聚焦热能系统优化,开设锅炉原理及设备、热力发电厂、供热工程等课程;
- 空调制冷工程方向侧重制冷技术应用,设置制冷原理与设备、空调及制冷工程、冷库技术等核心内容。
研究方向涵盖可再生能源利用、城市热能工程、制冷系统节能等领域,依托天津市能源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130余篇。
实践教学与就业前景
实践环节贯穿四年培养周期:
- 低年级:通过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熟悉工程场景与基础技能;
- 高年级:进入生产实习、毕业设计阶段,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如热力系统设计、制冷设备调试。
就业方向以城市能源供应、暖通空调工程、新能源开发为主,毕业生可进入设计院、能源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重点签约单位包括中节能集团、华润燃气等企业。此外,专业与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海外交流与深造机会。
学科平台与师资力量
专业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与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点,形成本硕贯通培养体系。师资团队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8%,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5%,拥有天津市教学名师2人、教学团队1个。科研平台包括天津市燃气高效利用技术工程中心、建筑能效研究中心,聚焦城市能源系统优化、固废能源化等课题,近五年授权专利14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7项。这些资源为学生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