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需求,构建了以土木工程技术为基础、管理学为核心的复合型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以管理学学士学位为培养方向,强调工程项目建设方案论证与投资控制两大核心能力。学生需掌握建筑工程制图、工程经济学、BIM技术等核心技术课程,同时通过运筹学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强化管理思维。这种“技术+管理”的双轨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运用建筑CAD完成工程图纸设计,也能运用工程造价原理进行成本控制,形成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能力。
课程体系设计呈现三个层级递进结构:
- 基础技术层:包含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等土木工程基础课程;
- 管理核心层:聚焦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核心管理课程;
- 实践应用层:通过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BIM招投标等实训课程强化实操能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专业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列为必修模块,结合北京中泽融信等企业开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工程预算定额、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等行业前沿工具。
人才培养凸显三大特色:
- 职业导向的证书体系:设置施工员、质量员等初级岗位资格认证路径,并向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高级证书延伸;
- 校企协同的实践平台:建筑工程管理学院与监理公司、工程咨询企业建立合作,开展案例教学和项目导向式学习;
- 专业群联动优势:依托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组成的专业群,共享工程结构实验室、BIM实训中心等教学资源。这种培养模式使近五年毕业生在京津冀地区建筑施工企业的就业率达到93%。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发展路径:• 初始岗位集中在施工员、造价员等技术岗位,承担工程计量、资料管理等工作;• 职业晋升可向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等管理岗位发展,部分毕业生进入工程咨询机构从事投资估算与供应链管理;• 新兴领域如智慧工地管理、绿色建筑评估成为就业增长点,专业通过增设建筑企业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等课程增强适应性。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省级重点学科支撑与双师型师资配置。汽车服务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工程项目中的机电设备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师资队伍中既有高级工程师马建英等具备一线经验的教师,也有专注于工程财务管理研究的学术型教师,这种组合确保教学既符合行业规范又具备理论深度。随着专业持续深化“学做结合”教学改革,其培养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正成为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