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师范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该校历史最悠久的本科专业之一,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2002年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的阶段,并于2003年正式自主招生。该专业以培养扎根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和数据处理人才为核心目标,依托“民族+师范”的办学特色,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其就业竞争力、专业契合度等指标在校内各专业中名列前茅,成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输出源。
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聚焦“思政领航、突出师范、立足地方”的办学定位,强调政治素质过硬与专业技能扎实的双重培养。学生需掌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等核心理论,并通过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课程强化应用能力。培养方向兼顾基础教育与数据处理,毕业生既能胜任中小学数学教学,也可在金融、统计等领域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特别注重扎根基层的价值观塑造,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民族地区实习项目,强化学生服务西部、服务基层的职业认同。
课程体系与教学实践
专业课程体系以“平台+模块+课程群”为框架,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运筹学等,夯实数学基础;
- 师范技能模块:通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学数学教材研究等课程培养教学能力;
- 实践创新模块:借助网络画板与课件制作、中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提升实操水平。
教学方式上,学院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例如利用超星平台进行教学案例分析,通过QQ直播实现远程技能指导,并结合汶川县八一水磨中学等10余个实践基地开展实地教学演练。
师资力量与学术研究
数学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含在读)5人,并聘请四川大学张伟年教授等知名学者担任客座导师。近年来,教师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级课题40余项,发表SCI/EI论文70余篇,其中2篇入选ESI全球高被引论文。学院还建设了计算数学与应用统计实验室,并获评四川省精品课程1门、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值得一提的是,院长杨仕椿教授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教育教学奖二等奖,体现了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实力。
就业前景与毕业生发展
该专业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基础教育领域:约60%毕业生通过特岗教师、公办学校招聘等途径进入中小学任教;
- 数据处理与科研:部分学生进入金融机构或攻读基础数学、应用统计等方向研究生;
- 基层公共服务:依托“党建+”育人体系,鼓励学生参与西部计划、选调生项目。
数据显示,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85%,尤其在四川、西藏等民族地区形成显著影响力。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微课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印证了“专业技能扎实”的培养成效。
创新培养模式与社会服务
学院通过“三全育人”体系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全程:
- 校地合作: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学术联动;
- 双创教育: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社会服务:组织师生参与民族地区教育帮扶,开发藏羌文化数学课程资源。
这种“专业能力+社会责任”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工具的同时,深刻理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需求,真正实现“能立足行业、能扎根基层”的人才培养目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