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立足工商管理学科,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构建了覆盖管理、经济、金融等多领域的课程体系。该专业通过"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的特色模式,强调实践能力与数字时代需求的衔接,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规划、投融资管理等实务工作。其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实践"双轨并行,并借助校企合作、仿真实验室等资源强化职业素养,形成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体系
该专业归属工商管理类学科,以管理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掌握财务分析、投融资决策、风险管理等核心能力。培养方案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导向,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新兴领域课程设计,使学生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毕业生需具备"语言表达、人际沟通、数据分析"三大核心技能,并通过10-12周实践教学强化岗位适应性。
课程模块采用"阶梯式"架构:
- 基础层: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
- 核心层:中级/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计算机财务管理
- 拓展层:Python财务应用、财务机器人开发、大数据财务分析这种设计既夯实专业基础,又融入云计算、智能财务等前沿技术。
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层次递进":
- 校内仿真:通过ERP实验室完成财务流程模拟
- 岗位实训:在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业务核算实操
- 企业实战:与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共建实习基地特别引入"云财务管理会计师"转型实验班,开设财务共享中心规划、智能核算等特色课程,实现"教学-考证-就业"贯通式培养。
创新教育方面,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
- 至少2项财务案例分析报告
- 参与1次省级以上财务决策大赛
- 掌握Excel高级建模与财务软件二次开发这些要求有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与技术创新意识。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
教学团队由省级会计领军人才、注册会计师等组成,双师型教师占比超50%。团队主持完成14项省级教研课题,开发《计算机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等省级精品课程。近年取得的教学成果包括:
- 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 发表EI/CSSCI论文23篇
- 出版《智能财务实务》等校企合作教材教师团队通过"案例库建设"和"横向课题转化",将企业真实财务问题融入课堂教学。
四、职业发展路径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辐射"特征:
- 传统领域: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占比约45%)
- 新兴领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金融科技公司(占比30%)
- 专业服务: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咨询机构(占比25%)数据显示,毕业生3年内晋升主管职级比例达38%,职业资格持证率(如CPA、CMA)超65%。专业与吉林银行、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定向输送机制,形成稳定的就业生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