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该校历史悠久的特色品牌专业,自1994年创办以来已培养了2100余名毕业生。该专业以培养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聚焦水的社会循环全链条,涵盖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镇水系统、工业水工程等核心领域。在30年的发展中,专业依托学校“大工程观”办学特色和“新工科”建设理念,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机会。
课程体系与研究方向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工程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结合,主干课程包括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覆盖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全流程。同时设有三大特色方向:
- 城镇给排水管网优化及智慧水务建设,侧重数字化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 微污染源水处理及风险控制,聚焦新型污染物去除技术;
- 生物质废弃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探索环保与资源循环协同发展路径。这些方向紧跟行业前沿,例如智慧水务方向与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直接对接。
培养模式与师资力量
专业采用“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强调工程师基本训练与创新能力并重。师资队伍中80%以上教师具有工程背景,包括江苏省333人才、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等学术带头人,团队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拥有800余平方米实验室和1200万元仪器设备,并与常州市排水公司等企业共建实训平台,确保学生掌握水工程施工、泵站设计等实操技能。
升学就业与行业认可
毕业生就业率持续领先,主要进入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国企,或在水务集团、环保机构从事规划、设计、管理工作。近三年考研升学率显著提升,多名学生考入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专业在2025年校友会排名中位列中国三星级专业,区域影响力突出。此外,学校提供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学生可通过考核转入更契合职业规划的方向。
发展前景与学科支撑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专业在水资源回用、生态修复等领域的研究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依托常州大学与三大石油公司的共建背景,学科在石油石化水处理方向形成特色。未来,专业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输送具备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给排水工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