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自2013年设立以来,始终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为核心定位,形成了"双师型"职教师资与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作为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在2021年通过省级认证,拥有国家级职教团队培训基地和多个省级教学平台,其毕业生规模已超过600人。专业发展紧扣行业需求,既服务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岗位,又面向汽车后市场产业链,成为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唯一培养汽车制造与运输类职教师资的本科专业。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的双重聚焦
该专业以成果导向教育(OBE)为核心理念,构建了兼具师范性与工程性的人才培养路径。在目标设定上,学生需同时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职业教育理论两大知识体系,最终成为能胜任中职学校教学与企业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学生需完成职业教育心理学、汽车构造等跨领域课程,并通过"1+X"证书制度考取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等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承担中职院校的"一体化"教学任务,也可在一汽集团等企业的6S店、后市场服务部门担任技术管理岗位。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
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现"三导师制"特色,整合了校内专职教师、企业工程师和中职学校导师三方资源:
- 理论课程:涵盖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工程核心课,以及职业教育学、专业教学法等师范类课程
- 实践模块:依托22个校外企业实践基地和6个中职教育实习基地,开展汽车营销策划模拟、故障诊断实训等项目化教学
-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智能汽车产业学院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与职教师资培训项目
这种"3+1"校企融合培养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产业学院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例如2018级学生闫朝臣曾获全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三、师资力量与行业资源的深度协同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66.7%、博士占比55.6%,并拥有省级人才称号教师5人。更突出的是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3.3%,他们兼具高校教师资格与汽车维修高级技师等职业资质。教学团队与奇瑞汽车共建2个产业学院,联合开发智能网联汽车检测等前沿课程,同时承担全国职教师资培训任务,近三年累计培养400余名在职教师。这种产教融合机制使得专业教学内容始终与一汽集团后市场服务、6S店产业链的技术需求同步更新。
四、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的多元通道
毕业生主要面向三大领域:
- 职业教育领域:约50%的师范生进入省内中职学校任教,承担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课程教学
- 汽车技术服务:在一汽服务体系、汽车检测中心等从事技术管理、营销策划工作,部分学生进入保险公司参与车险鉴定理赔
- 继续深造:依托机械专业硕士学位点(车辆智能检测方向)和教育硕士点(职业技术教育方向),为学生提供升学路径
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就业满意度达2.6分(5分制),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评分分别为2.9分与3.4分,反映出在实践资源投入与职教特色化培养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但其区域性师资培养垄断地位和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仍构成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