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贸学院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教育理念,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前沿技术整合,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学校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大省级重点学科的优势,聚焦智能装备设计、生产管理及系统集成领域,旨在培养具备跨领域技术整合能力和工程实践创新力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体系覆盖机械、控制、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并配备先进的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学研用”一体化的教育生态。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智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学生需掌握从智能装备设计、制造到工厂运营的全链条技术。例如,核心课程包含机械制图、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技术、智能生产计划管理(MES/ERP)等,通过理论与实操结合,强化学生对智能生产线优化、故障诊断及系统集成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专业引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利用智能算法优化制造流程的思维。
实践教学体系是该专业的显著特色。校内建有覆盖机器人驱动控制、机器视觉、PLC编程等领域的实验室,并引入柔性自动环形生产线、数控加工中心等高端设备。例如,学生可通过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系统完成自动化装配调试项目,或在金工实习车间进行数控机床操作训练。校外则与杰普特光电、中大力德智能传动等30余家企业合作,提供岗位实训与项目实战机会,确保学生接触真实工业场景。
从就业方向来看,毕业生主要面向智能制造装备研发、智能工厂运营及工业互联网三大领域。具体岗位包括智能产品设计师、工业机器人维护工程师、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师等。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表现突出,部分毕业生进入国家电网、知名制造企业,或考取郑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研究生,体现了专业培养与行业需求的高度契合。
该专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团队包含教授、副教授及具有企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并多次获得国家级教研成果奖;二是学科交叉深度,课程设置融合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管理学,例如感知与传感检测技术课程结合硬件开发与数据分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课程衔接制造流程优化。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背景下具备更强的适应性与创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