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交通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通过多层次课程体系与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形成了覆盖高职与本科的完整教育路径。该专业注重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协同,培养学生在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等领域的核心能力。高职阶段聚焦基础技术应用,本科阶段则深化理论知识与工程创新能力,两者通过差异化课程设置实现人才培养的梯度衔接。
专业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为核心,高职教育着力培养能在铁路、电力等行业从事设备安装调试与运维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课程设置突出电机与电气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等实操内容,强化牵引供变电运行等轨道交通特色技能。本科阶段的自动化方向则拓展至智能控制与人工智能领域,通过机器人控制系统仿真、轨道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等前沿课程,培养具备系统设计与研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设计:
- 高职阶段主修工厂供配电、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侧重设备运维技术;
- 本科课程构建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三级理论框架;
- 跨学科融合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形成软硬件协同知识体系。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专业建立双轨训练机制。高职学生通过接触网运行与维修等实训掌握岗位技能,本科教育则依托电磁场实验、嵌入式系统开发提升工程创新能力。两类培养方案均要求完成工程实践训练,确保毕业生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系统分析能力。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轨道交通领域:涵盖铁路局、地铁公司的电力设备维护岗位
- 电力行业:涉及供配电系统调试与智能电网运维
- 先进制造领域:聚焦工业自动化设备研发与技术改造
- 升学通道:高职生可通过专升本衔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
专业建设特色体现在行业需求导向的课程更新机制,例如本科阶段设置的人工智能与过程控制技术课程,直接响应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求。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则通过引入电力电子系统与控制等企业实践项目,实现从理论到应用的完整能力建构。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