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扎根于“数学家之乡”的文化土壤,依托百年师范教育传统,形成了以教育情怀深厚和师范技能扎实为特色的培养体系。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前百强,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达到B+水平。从课程设计到实践训练,从学科竞赛到就业升学,其培养模式展现出系统性优势,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基础教育人才。
学科积淀与地域资源融合
该专业可追溯至1950年代的数学教育专业,是温州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其发展历程中凝聚了姜伯驹、李邦河、陈大岳等温籍数学家的学术支持,并依托苏步青谷超豪纪念馆、温籍数学家长廊等文化设施强化专业认同感。学科建设上,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设立和计算数学学科四次获评省重点学科的成就,为本科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这种“文化+学术”双轮驱动的模式,使专业既能传承数学家精神,又能对接现代数学教育需求。
课程体系与教学实践创新
专业课程采用“学训考赛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 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夯实学科素养
- 师范特色课程:数学教学技能实训、班级管理模拟、微格训练等模块提升教学能力
- 实践环节:贯穿四年的教育见习、实习、研习制度,覆盖超65%温州中学特级教师群体的校友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实践平台特别设立智慧教室师范技能训练,通过高校教师与中学名师组成的“双导师制”,实现教学理论与课堂实操的无缝衔接。
竞赛体系与创新能力培养
专业通过“以赛促学”机制激发学生潜能,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超400项,包括:
-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2021年低年级组、2023年高年级组)
- 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技能竞赛二等奖
-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竞赛培养不仅限于学科领域,还延伸至“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物理科技创新竞赛等跨学科平台,形成“数学+教育+创新”的复合能力培养路径。学生科研参与度显著,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为常态。
就业质量与社会影响力
专业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8%以上,2022届毕业生中25%进入国内外知名院校读研,48.98%考取公办中小学编制。其毕业生在温州地区基础教育领域形成显著影响力:
- 温州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65%为本专业校友
- 多人任教于温州中学、宁波效实中学等省级重点中学
- 特殊教育领域拓展取得突破,部分毕业生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任教这种高质量就业得益于教师资格证获取率超90%的专业优势,以及针对考编面试的专项指导体系。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