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民航运输服务专业立足国家航空产业战略需求,依托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4年起与中航未来教育集团合作,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推荐就业等路径,形成了覆盖民航运输全链条的教学框架。随着广西“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中国—东盟航空大通道的目标,专业定位紧贴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从技能训练到职业发展的完整链路。
在专业特色与培养模式上,该专业以“双元育人”为核心,构建了“1.5+1.5”分段式培养机制。前1.5年学生在校学习基础理论,后1.5年进入企业实训基地完成岗位实践与考证培训。校企联合开发的课程包括民航地面服务概论、航空货物销售实务、民航危险品运输等模块,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同步。例如,学生需掌握飞机载重平衡计算、离港系统操作等核心技能,并通过航空模拟舱和VR实训设备强化实操能力。
课程体系与职业认证紧密衔接行业资质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涵盖民航运输地理、民航客票销售、值机与行李运输等方向,同时设置服务礼仪、民航英语等拓展课程。学生可考取民航安全检查职业资格证、客舱乘务服务技能证等权威证书,其中“1+X”证书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就业竞争力。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在航空公司、机场地勤、货运代理等岗位就业率稳定,部分学生进入南方航空、深圳航空等头部企业。
实训资源与就业保障是该专业的突出优势。校内建有民航安检实训室、值机模拟大厅、航空模拟舱等设施,其中B737-800/A320模拟舱可还原真实客舱环境。校外依托中航未来集团的北京实训基地和南昌第二航空实训基地,开展紧急撤离演练、岗位面试辅导等实战训练。合作企业覆盖全国70余所院校,近三年累计输送超2万名航空人才,形成稳定的就业推荐网络。
招生方面,该专业对身高、视力、语言能力等设置明确要求,例如女生需达到160-175cm,男生170-185cm,且需通过E型视力表4.8级矫正测试。培养过程中强调工匠精神与服务意识,通过参与中国-东盟AIGC大会礼仪服务、航空研学助教等活动提升综合素质。这种“技能+素养”的双重塑造,使毕业生在民航运输服务领域展现出较强的岗位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