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该校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自设立以来始终以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产教融合与工程实践并重的教育特色。该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并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教学质量与行业认可度可见一斑。以下从培养体系、学科资源、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分析。
专业优势与认证体系
该专业构建了“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三位一体的知识框架,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递进式培养路径。通过引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课程设置覆盖机械原理、数控加工、机电控制、材料成型等核心领域,并强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累计超过12周的实践环节,确保工程应用能力的系统化提升。
课程与实践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夯实学生机械系统分析能力;
- 技术应用模块:重点开设测试技术、单片机原理、数控机床与加工等课程,培养现代制造技术应用能力;
- 创新拓展模块:通过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等课程,强化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实践环节采用“竞赛驱动”模式,学生可通过先进成图技术协会、机器人协会等平台参与学科竞赛,近年来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45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50余件。
就业与深造前景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8%以上,主要服务于机械制造、汽车、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行业,典型就业企业包括恒立液压、中天钢铁集团、国茂减速机等龙头企业。薪酬数据显示,从事研发设计岗位的毕业生起薪可达5000元/月,高于江苏省同专业平均水平。深造方面,每年约15%-20%毕业生进入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部分学生通过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实现本校升学。
学科特色与校企合作
专业建设紧密对接长三角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需求,在多能场复合精密加工、机电产品循环利用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35项,与江苏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今创集团等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完成横向课题15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近10亿元。这种“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使学生能直接参与数字化制造、特种加工技术等前沿项目研发,显著提升职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