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审计学专业自1986年设立以来,依托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共建高校的学科优势,形成了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体系。作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专业,该专业注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通过文理兼招方式吸引优质生源,毕业生可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会计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结合数字化技术打造智能审计特色方向,在近40年的办学实践中构建起独特的育人模式。
审计学核心培养目标聚焦于系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技能。学生在四年学习中需构建三大能力维度:一是专业基础能力,通过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建立经济管理知识框架;二是实务操作能力,依托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计算机审计等课程掌握现代审计工具;三是合规判断能力,借助经济法、税法、国际审计惯例等课程培养法律素养。特别设置的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审计学课程,强化了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化审计应用能力。
该专业通过"理论+实践+创新"三维培养体系构建差异化特色。在理论层面,2016年首创的生态文明审计理论创新发展论坛已连续举办九届,形成绿色审计研究高地;实践层面与审计署特派办、省审计厅共建31个实践基地,开发全国领先的智能财会审教材;创新层面开设智能会计方向班,将Python、RPA等数字技术嵌入审计教学,毕业生在大数据审计分析领域表现突出。近五年数据显示,93.75%的硕士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大型事务所,用人单位满意度达100%。
在就业竞争力方面,该专业形成"政企双轨"就业通道。政府审计方向毕业生可进入审计署、财政局、税务局等部门,2022届硕士生中多人考取民航总局、空管局等机构;企业审计方向依托普华永道、天健事务所等合作单位,实现审计助理→项目经理→合伙人的职业晋升路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资产评估方向毕业生可参与央企重组、资本运作等高端业务,典型案例显示部分学生研读期间即参与财政部重点课题并获部级领导批示。
随着ESG(环境、社会、治理)审计需求激增,该专业前瞻性布局碳中和审计、供应链审计等新兴领域。课程体系中新增建设项目审计、法务会计等模块,强化工程审计、合规审计专项技能。对计划深造的学生,学校提供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优秀本科生可通过科研导师制提前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近三年专业导师带领学生完成省部级课题15项,在《审计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