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医学院作为全国第二批、黑龙江省首家开设本科助产学专业的高校,其助产学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医疗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省级护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妇产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结合国家“三孩”政策背景,针对国内高层次助产士紧缺的现状,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国际化项目及临床实践基地的布局,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发展路径。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助产学专业以基础医学、护理学和人文学科为三大主干学科,旨在培养兼具临床助产能力、科研创新潜力及管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围绕助产学导论、助产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核心课程展开,强调临床护理技能与母婴保健能力的融合。培养方向不仅覆盖传统助产工作,还延伸至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新兴领域,契合社会对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该专业采用“双师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包含以下特色:
- 虚拟仿真实验:通过妇产科虚拟仿真平台模拟真实临床场景,提升学生应急处理能力;
- 国际化培养:与日本海老原集团合作开展护士赴日项目,强化国际化视野;
- 实习基地网络:在北京、深圳等地建立16家三甲医院实践基地,覆盖产科、新生儿科等关键科室。此外,健康评估、护理心理学等课程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
实践教学与就业保障
实践环节采用“认知—实训—综合实习”的螺旋式进阶体系:
- 专业认知阶段:通过职业前瞻教育建立学科认知;
- 技能实训阶段:在附属医院及省外三甲专科医院完成基础操作训练;
- 综合实习阶段:40周轮岗涵盖产科、妇科、手术室等科室,强化临床胜任力。近三年数据显示,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98%-100%,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就业方向包括三甲医院助产士、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岗及医学教育科研岗位。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持
专业师资团队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93.33%,副高及以上职称达56.66%,包含7名博士及在读博士。教师团队近三年获批教科研立项81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9部,并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31项荣誉。学生在全国性竞赛中表现突出,例如“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斩获省级银奖。这种“教学—科研—临床”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为专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能。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