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新工科建设示范专业,依托学校"智能+教育"交叉学科优势,构建了"理论-技术-产业"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深造率超35%,入职腾讯、阿里等科技企业的平均起薪达20-25万元/年。专业以智能教育技术与行业应用开发为特色方向,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领域形成显著竞争力。
学科定位与平台优势
专业立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形成三大核心竞争力:
- 交叉学科平台:拥有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吉林省教育软件重点实验室,配备价值6000万元的智能教育装备,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20余项重大课题
- 智能教育特色:首创教育领域知识图谱自动构建技术与学习者画像刻画技术,开发的教学质量监测系统覆盖5万+中小学
- 师资配置优化:教授占比35%,博导占比24%,团队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50%教师具有微软亚洲研究院等机构访学经历。
培养体系与课程架构
实施"三阶递进"培养模式:
- 基础建构阶段:
- 前两年完成《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机器学习》等12门核心课程,建立人工智能原理与算法设计基础能力
- 运用TensorFlow框架完成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实验
- 方向深化阶段:
- 大三设置智能教育、智慧医疗、金融科技三大模块
- 开设《教育数据挖掘》《医疗影像智能诊断》等特色课程,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教学系统
- 产教融合阶段:
- 在中国一汽红旗学院等40+校企平台开展200天实训,参与《汽车目的地预测算法》等实际项目
- 实施"双导师制",企业导师指导完成《可视化智慧驾驶系统》等创新课题。
科研创新与技术转化
构建"U-G-E"协同创新网络:
- 关键技术突破:
- 研发的教育运行状态监测系统获红点设计概念奖,实现区域教学质量动态评估
- 开发的《虚拟实验自动建模平台》支持3000+院校开展沉浸式教学
- 成果产业转化:
- 与腾讯教育合作开发《AI智慧课堂系统》,累计服务800万师生
- 技术成果转化为10余种教育软件产品,年产值超2亿元
- 竞赛培养机制:
- 年均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奖项20+项
- 2019-2024年五次斩获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大赛金奖。
就业前景与行业影响
毕业生形成四维发展格局:
- 科技企业(45%):任职腾讯AI Lab开发教育推荐算法,服务用户超1亿
- 教育行业(30%):进入新东方智慧教育研究院主导智能教学系统研发
- 医疗健康(15%):开发《肝癌影像组学诊断模型》,准确率提升23%
- 学术科研(10%):保送清华大学智能教育方向博士,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该专业通过"智教融合,产研互通"的培养理念,构建起从算法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从《机器学习》课堂的梯度下降推演到红旗学院的汽车智能项目实战,从教育知识图谱的节点构建到腾讯课堂的算法优化,东师智能学子正以"智能赋能未来"的信念,推动着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数据显示,毕业生在智能教育领域晋升技术总监的平均年限较同类院校缩短1.8年,印证其"厚基础、强交叉、重实践"培养模式的显著成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