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极具特色。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在给水排水工程等领域发挥专长,毕业后能在相关工作里大显身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太原理工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此专业培养学生,使其具备良好道德品质、扎实知识基础和人文素养。掌握给排水领域理论与技术知识,经过相关训练后,成为有科学素养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工作里,承担工程规划、设计等任务,在多领域胜任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预计五年后,学生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服务社会。能适应岗位要求成长为高水平的工程师,具备跨专业协调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胜任给排水工程的规划等工作,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持续学习提升自己,达到相关专业考试要求。

培养要求

学生在解决给排水复杂工程问题时,需掌握多方面知识。要能运用学科基本原理处理问题,了解行业动态。在设计环节体现创新,考虑多方面因素,有环保意识。能对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开发使用合适工具,分析工程实践影响并担起责任,具备多种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主要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涵盖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水分析化学等。这些课程构建起专业知识体系,让学生对给排水专业有全面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是专业学习的起始阶梯。

专业课程

包含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等。专业课程聚焦给排水领域的核心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在专业方向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掌握专业关键技术和前沿知识。

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有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公益劳动等。还有计算机训练、军训等内容。金工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等实习环节也不可少。更有泵站工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设计类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授予学位

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

本专业的修业年限为四年。在这四年里,学生将逐步完成各项学习和实践任务,充实自己,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上一篇:太原理工大学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介绍
下一篇:成人高考考前需要注意什么?

热门推荐

太原理工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太原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全国土建类“老八校”成员,依托环境与生态学院,构建"设计-施工-管理"全链条培养体系。该专业自1957年创办以来,2013年、2018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认证),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据显示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3%-98%,47.7%毕业生进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深造,40%任职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龙头企业,形成"学术+
 太原理工大学 评论  4周前

太原学院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太原学院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工学类专业之一,依托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平台,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3年本科招生以来,已发展为山西省优势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及就业前景方面均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以下从专业定位、核心课程、就业方向等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和水
 太原学院 评论  4周前

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怎么样?

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作为高职(专科)层次教育,自开设以来形成了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培养体系。根据学校官方介绍,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城镇给排水、环境保护及污水处理等领域的施工安装、运行管理与工程监理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相较于本科层次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其培养周期更短(三年),课程设置更聚焦于工程实操技能,就业方向更侧重基层技术岗位。 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围绕
 内蒙古农业大学 评论  4周前

太原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作为新中国重型机械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60余年专业积淀,形成了以材料制备-成型工艺-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完整学科链条。学院由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五大传统工科专业整合升级而来,现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和冶金工程一级硕士点,在校本科生规模超2900人,研究生达500余人,是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人才培养与科研攻关的中坚力量。其学科建设紧密对接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需
 太原科技大学 评论  4周前

太原科技大学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太原科技大学作为山西省唯一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始终紧扣国家能源战略转型需求,致力于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能源动力一级学科,以“双碳”目标为导向,整合电气、材料、机械等多学科资源,形成“储能技术+新能源应用”的交叉培养体系。面对全球能源革命浪潮,其课程设计既涵盖储能材料开发、系统集成等基础理论,又强调氢能、电化学储能等前沿技术实践,为新能源产业输送了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
 太原科技大学 评论  4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