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上海市住建委直属的公办高职院校,其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紧密对接国家"新基建""城市更新"战略,以装配式建筑技术和BIM(建筑信息模型)为核心,构建起"智能设计-智慧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全链条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理实一体、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联合行业领军企业,打造覆盖建筑机器人操作、物联网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的课程体系,旨在为长三角地区培养兼具传统建造技术与智能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培养体系凸显产教融合特色
- 专业定位精准把握建筑行业"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趋势,重点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两大方向,课程设置涵盖智能测绘技术(激光扫描与无人机应用)、BIM协同设计(Revit结构/机电建模)、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等模块。
- 实训基地建设体现产教深度融合,校内建有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上海选手培养基地,配备BIM 5D模拟实验室和智能施工机器人实训室;校外与中建科工、上海建工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实施"项目化教学",学生可参与真实工程项目的深化设计与施工管理。
二、课程体系构建多维度能力框架
专业课程采用"基础+核心+拓展"三级架构:
- 基础层:夯实建筑力学、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检测等传统工科基础,同步开设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工具课程。
- 核心层:聚焦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包括:
- 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构件拆分与节点优化)
- 智能施工技术(建筑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集群控制)
- BIM全过程应用(从建模到运维的数字化管理)
- 拓展层:设置绿色建筑技术、智慧城市管理等交叉课程,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系统思维能力。
三、实践教学强化技术转化能力
- 分阶段实训体系:
- 初阶掌握BIM建模与智能测量仪器操作
- 中阶完成装配式构件生产流水线调试
- 高阶参与智慧工地物联网系统部署
- 1+X证书制度深度融合,学生在校可考取建筑信息模型(BIM)、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毕业即上岗"。
四、就业通道覆盖全产业链岗位
专业构建"初阶-中阶-高阶"职业发展路径:
- 初阶岗位:智能施工员(平均起薪6500元)、BIM建模员、智能设备运维技术员,主要承担施工现场的数据采集与系统维护。
- 中阶岗位:智能建造工程师(3-5年经验年薪15万+),负责施工方案优化与技术团队管理,需掌握BIM 5D进度模拟等高级技能。
- 高阶岗位:技术总监(8年以上经验年薪30万+),主导智能建造系统研发与大型项目管理,要求具备跨专业协同与技术创新能力。
该专业师资团队由教授级高工领衔,80%教师持有国家注册建造师或BIM高级工程师证书,形成"行业导师+学术骨干"的双师结构。通过智能建造创新工作室,师生共同完成装配式建筑节点抗震优化等横向课题,近三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项,彰显专业建设深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