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立足智能制造领域,以培养“德技双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绵阳科技城的产业优势,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紧密对接行业需求,覆盖机械制图、PLC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等核心领域。通过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学生可掌握从机器人系统集成到智能产线运维的全流程技能,为“中国制造2025”输送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聚焦复合型技术能力
本专业以思想政治坚定、职业素养过硬为育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三大核心能力:
- 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能力:包括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编程操作等全流程技能
- 智能化产线管理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技术、虚拟调试等关键技术
- 跨领域创新能力:通过C语言编程、单片机原理等课程培养数字化思维
特别强调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能力培养,学生需完成从基础元件调试到整机联动的实践训练,形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专业构建“基础+核心+拓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专业基础模块:
- 机械制图与CAD(含三维建模)
- 电工电子技术(含电路仿真)
- 液压与气动控制(含气动回路设计)
核心技能模块:
- 工业机器人现场/离线编程(使用RobotStudio等软件)
- 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含Python编程应用)
- 智能产线控制技术(覆盖PLC、组态软件等)
实践创新模块:
- 校内建有1200万元设备总值的实训基地,包含工业机器人拆装、系统集成等6大实训中心
- 校企合作开发数字孪生虚拟调试项目,对接重庆华中数控等企业真实生产场景。
三、就业前景:覆盖智能制造全产业链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大领域:
- 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从事装调工程师、系统测试员等岗位
- 智能装备应用企业:担任运维工程师、编程技术员等角色
- 系统集成服务商:专注售前技术支持、项目工程师等职位
根据2024年就业数据显示,该专业在汽车制造、电子电气、物流仓储等行业的就业率达96%,毕业生平均起薪较传统制造类专业高出23%。典型职业发展路径为:技术员→项目主管→技术总监,部分优秀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深造。
四、专业特色:竞赛引领+双师赋能
本专业形成两大鲜明特色:
以赛促教机制:
- 连续五年组织学生参加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21年获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三等奖
- 建立竞赛成果转化机制,将机器视觉识别、多机器人协同作业等赛题融入日常教学
双师型教师团队:
- 专任教师中37.5%具有高级职称,100%拥有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 引入企业技术专家开展工作站系统维护、智能产线故障诊断等专题实训。
通过“教室即车间、作业即工单”的教学改革,学生可提前适应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