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以培养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需求的应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通过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与前沿技术实践,构建起独特的培养模式。该专业下设网络传播和视听传播两个方向,既注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政治立场教育,又强调将用户研究、数据分析、内容生产等核心能力融入教学全过程,在2023年广东省招生中,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为555分,历史类为548分,显示出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设计突破传统新闻传播学科边界,形成以新闻传播学为核心,融合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设计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网络。网络传播方向的核心课程包括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传播统计学、基础编程,侧重培养数据挖掘与可视化能力;视听传播方向则通过短视频制作、纪录片创作、虚拟现实动画等课程强化视听内容生产与运营技能。学生需掌握从文本挖掘到舆情分析的全流程技术,同时完成数字内容产品的策划与商业化实践。
创新实践驱动的能力培养
专业强调理论转化为实践,通过项目制教学实现能力进阶:
- 新媒体产品设计与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从用户调研到产品落地的完整开发流程,往届学生作品涵盖交互式网页、数据新闻等多元形态;
- 校企合作项目引入真实行业需求,如为政府部门提供网络舆情监测报告,或为企业定制数字营销方案;
- 竞赛与展映机制激励创新,2020级学生微电影作品曾获“粤易光影”视觉作品一等奖,校友谢德炬导演的《点点星光》更斩获中国电影金鸡奖。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熟练使用Pr、AI等技术工具,又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社会洞察力。
立体化资源支撑职业发展
学院汇聚了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等优质师资,近三年毕业生升学单位涵盖香港大学、中山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就业方向呈现三大路径:
- 传媒机构:从事记者、编辑、新媒体运营等岗位,掌握跨平台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
- 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运用网络舆情分析技能参与社会治理,或承担国际传播项目;
- 互联网企业与创业领域:在电商运营、数字营销、用户研究等岗位发挥数据驱动决策优势,部分毕业生进入蚂蚁金服、滴滴等企业从事大数据应用服务。数据显示,从事新媒体运营的毕业生起薪可达8k-15k/月,职业成长空间显著。
这一专业通过政治素养筑基、技术能力塑形、创新思维赋能的三维培养框架,正在为数字中国建设输送既懂传播规律、又具技术视野的跨界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