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以"姓师、向农、为幼、服老"为办学宗旨,依托学校百年师范教育底蕴和国家级托育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独特的育人体系。该专业通过"四四制"托育工匠培养模式,将红色文化、移民精神与职业素养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托育服务全链条的育人生态。在重庆市卫健委公布的2025年一级托育机构评定结果中,该校附属幼儿园托育班成功入选,印证了专业建设与行业标准的精准对接。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融通、顶层互选"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核心课程包括0-3岁婴幼儿意外伤害处理、营养与喂养、家庭教育指导等六大模块,通过"通识课程项目式浸润+专业核心课嵌入式教学"的方式实现知识整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开发引入"岗课赛证"融通机制,将幼儿照护等5类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融入教学,形成"班级-校级-国家级"五级递进的技能竞赛体系。这种设计使理论教学与行业认证直接挂钩,学生毕业时已具备多重职业资质。
实践教学环节采取"访园-走园-驻园"的三阶递进模式:大一通过48学时的机构参观建立职业认知,大二在合作托育中心完成48学时岗位体验,大三通过480学时的驻园实习掌握全流程服务能力。学校联合30余家优质托育机构建立实践基地,并依托托幼产业学院开展真实项目实训。这种"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婴幼儿行为观察、活动设计等关键技能上获得充分锤炼。
专业建设注重标准引领与资源开发。教学团队牵头制定《婴幼儿托育服务教学标准》等24项实训标准,开发《婴幼儿回应性照料》等10部校企合作教材。通过建设智慧托育功能模块和虚拟仿真实训室,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双场域"课堂。特别是将托幼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引入教学,实现了对婴幼儿成长数据的动态监测与分析能力培养。
在社会服务与国际合作层面,该专业构建起"校地协同"的育人网络。与万州区政府共建婴幼儿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开展社区公益服务超百次,服务家庭上万户。同时作为中国-东盟婴幼儿教师发展中心重庆分中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开展师资培训,输出"托育工匠"培养模式。这种"立足本土、辐射国际"的办学格局,使专业建设始终处于行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