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作为甘肃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学前教育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鲜明的师范教育特色。该专业立足区域教育需求,以“师范性、一专多能、实践能力突出”为核心定位,通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模式,为幼儿园及基础教育行政部门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其课程体系涵盖心理学、教育学、艺术技能三大模块,配备完善的实训设施与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平台,成为省内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标杆。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培养专业化创新型幼儿园教师”为导向,要求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保育教育能力,同时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塑造。培养方案中明确将“师德师风”与“实践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素养,强调毕业生需胜任幼儿园保教、管理及研究工作。尤其突出对地方学前教育改革需求的适应性,课程设计中融入幼儿园课程开发、班级管理等实务类内容,强化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课程体系与学科交叉
专业课程采用“基础+方向+实践”的三层架构: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等,构建学科知识框架;
- 方向深化课程:如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幼儿园课程开发、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指导(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聚焦教学能力培养;
- 艺术技能课程:设置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模块,强化学生弹、唱、画、跳等实操技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体系中强调学科交叉融合,例如将儿童文学与幼儿园活动设计结合,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幼儿行为观察联动,形成多维度的能力培养路径。
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为突破传统师范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该专业构建了“校内实训+校外基地+社会服务”的三维实践平台:
- 校内实训资源:拥有微格教室、琴房、舞蹈教室、绘画实训室等2000平方米的专用场地,配备电钢琴120架、心理学实验系统等设备,可满足600人同步开展技能训练;
- 校外实践网络:与地方幼儿园及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通过教育实习与顶岗实践提升岗位适应能力;
- 社会服务延伸:依托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基地,近五年承担“国培计划”等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累计培训超2000人,学生在参与中深化专业认知。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专业师资队伍呈现“高学历、强实践、重科研”的特点:
- 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比34%,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6%,多人获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荣誉;
- 科研方面,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出版《学前教育学原理》《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专著教材,发表核心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直接反哺教学;
- 教师团队深度参与地方教育政策咨询与幼儿园课程改革,例如2名教师被聘为张掖市“父母讲堂”专家团成员,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就业前景与竞争优势
随着《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推进,该专业毕业生在幼儿园教师招聘中具备显著优势:
- 就业方向多元:涵盖幼儿园教师、管理者、研究者及基础教育行政岗位;
- 区域影响力突出:作为省级特色专业与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省内广泛认可,历年毕业生本地就业率稳居前列;
- 升学与职业发展:部分学生通过考研进入更高学府深造,或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近年来证书考取率与对口就业率持续提升。
通过系统性培养,河西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成功实现了“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师德高尚”的人才输出目标,成为支撑甘肃及周边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