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于2024年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该专业由原广告学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合并升级而成,是学校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举措。作为山东省内首个以文理交叉为特色的同类专业,其定位是培养兼具人文性、应用性、交叉性的全媒体人才,既掌握新闻传播学核心理论,又具备新媒体技术应用与创意能力。这一专业改革体现了学校对传媒行业变革的前瞻性判断,通过整合文学与工科资源,构建适应智能传播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培养模式上,该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强调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双重塑造。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方向:网络媒体运营与管理、融合新闻传播和网络视听传播,覆盖从内容生产到技术应用的完整链条。例如,核心课程包括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融媒体新闻作品创作、数字媒体技术等,既注重理论深度又强化实践能力。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文科与工科的界限,通过跨学科课程模块实现知识结构的横向扩展与纵向贯通。
专业建设的特色体现在实践导向的教学体系中。学生需完成包括短视频制作、数据新闻可视化、新媒体运营等模块化实训项目,并通过以赛代练模式参与行业竞赛。例如,学院与淄博日报社、鲁中晨报等媒体建立合作,推行“边学边实践”的沉浸式教学,实习时长占比超过总学分的30%。这种产教融合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新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痛点,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掌握能写、能拍、能编、能运营的全媒体技能。
师资配置方面,学院依托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和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点的学科优势,组建了跨学科教学团队。教授团队不仅包括新闻传播学领域专家,还吸纳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艺术设计等方向的学者,形成文-工-艺三元协同的教研结构。这种师资结构为学生提供了多元视角,如在网络舆情分析课程中,既有传播学教授讲解舆论传播规律,又有数据科学教师指导Python爬虫技术应用。
就业前景呈现出行业适配度高与地域服务性强的双重特征。根据2025年春季双选会信息,该专业毕业生可进入融媒体中心、互联网企业、文化传媒机构等,从事内容生产、用户运营、数字营销等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培养方案特别强化齐鲁文化元素,开设地域文化传播特色课程,使毕业生在服务山东“文化强省”战略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第三方数据显示,该校该专业在2025年山东省内高校排名中位列第十,显示出较强的区域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