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山西省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领军院校,自2006年开设该专业以来,始终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依托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和深度校企合作模式,该专业在2025年山西省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列第一。其课程体系涵盖机械制图与CAD、数控编程与加工等核心技能,并与浙江吉利汽车集团共建"吉利成蝶"订单班,实现了产教融合的突破性发展。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构建了"设计-制造-控制"三维能力培养体系。主干课程包括:
- 机械制图与机械设计基础,强化工程图纸设计与识读能力;
-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掌握现代智能制造技术;
- 逆向工程设计与3D打印技术,培养数字化制造创新能力;
- 液压与气动技术,拓展机电系统集成应用能力。通过产品创新设计与制造实训等实践环节,学生可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际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以"三级递进"为特色:
- 基础技能层:依托金工实训中心完成车铣钳工基础训练;
- 专项技能层:在数控技术实训中心开展编程与操作实训;
- 综合创新层:通过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训室实现产品全流程开发。其中数控实训中心作为国家级示范基地,拥有全省领先的硬件设施,支持学生完成从仿真实训到真实生产的过渡。
就业前景呈现"三高"特征:
- 高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3%以上就业率,居全省前列;
- 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可从事模具智能制造、设备调试维护等技术岗位,起薪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高成长性:通过"1+X证书"制度,学生可获取数控车铣加工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校企共建的150余个实训基地,为职业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专业建设优势体现在:
- "双师型"教学团队:8名专职教师中副教授占比50%,企业技术专家深度参与教学;
- 产教融合创新:牵头组建山西省数字化产教融合联盟,与三一重工等200余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 竞赛育人机制:近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2025年授权发明专利数量进入全国高职院校20强。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机械行业岗位,又能适应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技术要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