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作为甘肃省属高校中最早设立的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形成了一套融理论教学、实践创新、行业对接于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传媒学院(新闻学院)的学科优势,以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新闻人才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平台等多维度的建设,塑造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专业建设与学科优势
西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自2001年设立以来,始终注重学科内涵发展。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志着其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的领先地位。依托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新闻传播学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构建了涵盖新闻采编、传播理论、媒介技术的课程体系,并通过文化与传播二级博士点的跨学科资源,强化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相关学科位列西北地区首位,凸显其区域影响力。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培养
专业课程设置围绕全媒体素养和实践技能展开,核心课程包括:
- 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奠定学科基础
-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强化采编实务能力
- 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培养媒介伦理意识
- 音视频编辑、广播电视新闻适应融媒体技术需求
课程设计强调文理交叉,如开设数据新闻方向选修课,并引入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等前沿议题,帮助学生掌握数字时代的传播工具。
实践教学与行业资源
专业以“传媒六艺”(礼、阅、摄、制、书、说)为实践框架,构建多层次实训平台:
- 校内实验中心: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融媒体新闻实训室、虚拟演播厅等设施,支持学生完成从策划到制作的完整流程。
- 校外实习基地: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甘肃日报等50余家媒体建立合作,年均安排学生发表作品超300篇,其中在国家级媒体发表占比达15%。
- 学科竞赛与项目:通过“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学生作品曾获习近平总书记赞扬,并在齐越朗诵艺术节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师资力量与学术支撑
师资队伍呈现多元化和国际化特点:
- 专任教师中教授占比17%,博士学历教师达50%,学科带头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柔性引进复旦大学张涛甫、清华大学尹鸿等学界领军人物,并聘请水均益、李修平等业界专家担任兼职导师,形成“学界+业界”双导师制。
- 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直接反哺教学,如智能传播、县级融媒体建设等课题转化为案例教学资源。
就业前景与社会评价
毕业生呈现高就业率与高质量升学的双重优势:
- 就业方向:65%进入主流媒体(如新华社、甘肃广电总台)、20%任职于政府宣传部门、15%投身互联网企业内容生产岗位。
- 升学深造:保研率近10%,多人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一流高校,2024届更有学生获“全国最美大学生”称号。
专业在甘肃省本科录取线连续三年超省控线30分以上,2024年文科最低分540分(位次8957),体现社会认可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