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交通职业大学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方向,融合了职业本科与专科教育体系,形成了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依托贵州山区复杂地质条件和世界级桥梁建造技术积累,构建了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色的教学体系,2024年成为首批职业本科专业后,更以“学高桥 到贵交”的行业美誉,成为培养交通建设领域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阵地。下文将从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实训条件、师资力量及就业方向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专业培养体系上,该专业采用差异化办学策略。本科层次聚焦山区长大桥梁设计和智能化建造,培养具备方案设计和技术研发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专科层次则分为公路与桥梁工程和计算机与公路工程两个方向,前者强化施工技术与管理能力,后者突出CAD软件应用和算法设计能力。这种分层培养模式既满足基层技术岗位需求,又对接行业技术升级需求,形成从施工员到项目经理的完整职业发展通道。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产教深度融合特点。本科核心课程包含理论力学、结构设计原理、路桥BIM技术等理论模块,以及智慧工地与智能建造等前沿技术课程;专科方向则设置应用力学、工程制图、公路CAD等基础技能课程。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方向创新性地引入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运用等信息技术课程,培养既懂工程原理又掌握数字工具的复合型人才。所有课程均以真实工程案例为载体,例如通过鲲鹏桥、卧龙山隧道等校内实体工程开展教学。
实训条件是该专业的突出优势。校内建有全国高校唯一的真桥真隧实训基地,包括4000平方米的工程结构无损检测场和4500平方米的实训厂房,配合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形成虚实结合的立体化实训体系。学生需完成CAD实训、勘测实训等6类实践环节,并在贵州交建集团、贵州高速集团等龙头企业进行岗位实习。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使毕业生具备直接参与贵州世界级高桥建设的技术能力。
师资团队建设方面,专业汇聚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超95%,其中包含2名省职教名师、6名省“千层次”创新人才。教师团队深度参与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等超级工程,将喀斯特地貌桥梁建造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此外,专业与行业企业共建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三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开发工程岩土等国家级规划教材。
从就业方向看,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勘察设计企业和工程监理单位,3-5年后可晋升为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专科生则集中在公路施工、养护管理等一线岗位。数据显示,该专业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中交二公局、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等60余家单位形成稳定用人网络。值得一提的是,专业打通专升本通道,学生可通过“课程衔接、学分互认”进入本科阶段,2023年升学率达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