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始于2003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的本硕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培养"多能一专"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依托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平台,构建了涵盖教育学、运动科学、专项技能的三维课程体系,毕业生连续21年获得自治区留桂就业突出单位称号。其特色在于将传统师范教育与现代体育科研深度融合,形成了"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突出实践导向,核心课程采用"3+3+X"模块化设计: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 教学能力模块:重点开设《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学校体育学》及微格教学训练
- 专项技能模块:涵盖田径、体操、三大球等12类运动项目教学
- 特色选修课程:设置东盟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区域性内容。这种课程结构确保学生既能掌握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理论,又能通过1600+课时的实践训练提升教学能力。
师资力量呈现双师型结构,现有专任教师49人中:
- 高级职称占比44.9%(教授8人/副教授14人)
- 硕士以上学位持有者67.3%
- 国际级裁判13人、世界冠军2人教学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核心论文34篇,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教材4部。这种"冠军教练+科研导师"的组合,使学生在CUBA广西赛区冠军等赛事中累计斩获省级以上奖牌28枚。
培养模式强调多元发展路径,通过"双导师制"实现:
- 校内导师指导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
- 校外导师来自自治区体育局等实务部门
- 建立32个实践基地覆盖中小学与社区体育机构毕业生可在学校体育教学、青少年训练、体育行政管理等领域就业,近年涌现出包括亚洲女飞人韦永丽在内的优秀校友,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
在学科建设方面,该专业聚焦区域体育发展需求,形成三大研究方向:
- 中国-东盟体育交流:承担东盟国家教练员培训项目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发抛绣球、板鞋竞速等课程
- 学校体育改革:参与制定广西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这种定位使其在2024年获批体育专业硕士点,构建起本科-硕士贯通培养体系,为学生的学术深造提供通道。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