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城市职业大学作为广西首家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核心理念,构建了"学研训产创"一体化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广西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与7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将行业新技术、实战项目融入教学,形成"课堂即车间、作品即产品"的职教特色。在低空经济浪潮下,专业聚焦多光谱巡检、农业植保、三维测绘等前沿领域,自主研发的第五代六翼植保无人机已服务30万亩双高基地,展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
专业特色与行业定位
专业构建"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引入大疆旗下宏飞植保等企业实施真实项目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多光谱边海防巡检系统等政府项目开发。通过"CAAC执照培训班"实现资质认证与技能提升双轨并行,配备600㎡自主研发实训室,拥有植保机、航拍机等49台设备,形成从组装调试到飞行操控的完整实训链。专业将Python编程、AI视觉避障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打造"无人机+行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就业率持续领先。
课程体系与能力塑造
课程设置采用"基础模块+方向模块"结构:
- 技术基础层:涵盖《电工电子技术》《无人机控制技术》等理论课程,强化机械结构与飞控原理认知
- 技能应用层:通过《无人机航拍技术》《农用无人机操作实训》等课程,掌握航测数据处理与精准施药技术
- 创新拓展层:开设《集群无人机技术》《低空交通管理》等选修模块,对接智慧城市与低空物流新业态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专业实施"三阶段进阶式"实践体系:
- 认知阶段:VR模拟飞行与拆装实训,掌握基础操控与故障排查
- 强化阶段:参与校企共建项目,完成甘蔗病虫害监测等真实作业任务
- 创新阶段:进入低空经济研究院,开展无人机编队算法优化等课题研究
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在威鹰科技等合作企业轮岗实习,接触工业级六旋翼无人机研发全流程,实现从操作员到系统工程师的职业跃迁。
职业发展与行业影响
毕业生在低空经济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
- 技术岗位:飞控算法工程师平均月薪达1.2万元,较传统岗位高出40%
- 管理岗位:项目主管参与制定崇左市低空旅游规划,推动边境地区经济转型
- 创业方向:校友创立科技公司承接东盟国家农业植保订单,年服务面积超50万亩
专业建设的智能融创中心已孵化12个学生创业团队,其中"逐梦低空"团队研发的边境巡检系统获自治区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彰显职业教育成果转化能力。
未来发展与战略布局
面对低空经济2.0时代,专业重点布局三大方向:
- 智能化升级:开发基于5G网络的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
- 绿色化转型:研制新能源动力植保无人机,服务糖业低碳发展
- 国际化拓展:与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共建东盟低空经济研究中心
通过"专业群"建设思路,整合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关联专业资源,打造覆盖无人机研发、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输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