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作为装备制造大类中的自动化类专科专业,紧密围绕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布局,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以三年学制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了覆盖智能制造控制系统全链条的知识体系,在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调试、工业数据采集等方向形成显著特色。其课程设置突出数字孪生技术、机器视觉应用等前沿领域,并依托校企合作与实训资源强化学生实操能力。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立足智能制造产业需求,重点培育具备工业网络组建、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和工业数据可视化三大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PLC编程调试、变频器参数调整、工业机器人应用等关键技术,同时注重培养安全生产意识与质量管理能力。通过“以赛促学”机制,学生在自治区级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7项成果入选国赛,体现了教学成果的实战转化能力。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模块+拓展”的结构设计:
- 专业基础模块:包括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Python程序设计等,奠定自动化控制理论基础;
- 核心技能模块:涵盖智能制造控制技术概论、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工控网络与组态技术,强化工业互联网与智能生产线调试能力;
- 前沿技术拓展模块:引入智能控制系统与工程、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设计与仿真课程,对接工业4.0技术标准。特别设置的虚实联调实训模块,通过数字孪生软件实现产线虚拟调试,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深度融合产教资源。学院建有智能控制综合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等20个专业实训室,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并依托全国纺织服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新疆智能制造职教联盟等平台,与美克化工、中泰纺织等288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典型实践环节包括:
- 智能制造控制系统安装调试项目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实训
- 特殊焊接技术“1+X”证书考核
- 机电一体化产线虚实联调实战
专业优势体现在三大维度:
- 师资力量:专业教学团队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比25%,双师型教师达50%,拥有自治区教学大赛获奖教师及技工教育专家;
- 科研转化:教师团队承担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获科技进步奖3项,将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等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案例;
- 升学通道:与新疆工程学院联合开设“3+2”电气与智能化控制技术专接本专业,构建中高本贯通培养体系。
在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主要面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可从事智能控制系统运维、工业数据采集分析、智能制造产品质量控制等岗位。合作企业覆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随着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建设推进,该专业在智能装备调试、工业互联网运维等新兴岗位的需求持续增长,职业发展空间显著拓宽。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