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理工职业学院作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民办高职院校,其经贸管理系下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核心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学院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优势,通过双元育人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深度结合,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专业课程设置到实训基地建设,从师资力量到就业保障,全方位构建了贯穿职业发展全周期的人才培养闭环。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构建了"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架构。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等理论模块,夯实学科根基;核心课程聚焦招聘与配置、薪酬管理等六大模块,特别强化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等实务课程;拓展课程则融入大数据分析、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前沿内容。教学团队开发的《出纳实务》入选河北省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培育项目,采用案例教学法比例达40%,通过模拟企业真实场景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四维联动"特征:
- 校内建有ERP手工沙盘模拟实训室等6个专业实训室,可开展岗位仿真实训
- 与20余家校外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施现代学徒制岗位轮训
- 组织参加全国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大赛等赛事,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2项
- 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8.8%。这种"课赛证融通"的培养路径,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完成从认知实习到顶岗实习的全流程实践。
专业就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数据显示,毕业生主要流向制造业(35%)、服务业(28%)、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2%),岗位覆盖招聘专员、培训主管等六大方向。学院与河北众诚企业集团等投资方深度合作,构建覆盖京津冀的就业网络,近年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特别在职业经理人培养方面,依托国务院国资委职业经理研究中心资源,为学生提供管理岗位晋升通道。
该专业的特色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6.67%,多数具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资质;课程建设获得省级教改课题3项支持,开发校企合作教材4部;人才培养过程注重数字化能力培养,将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智能薪酬系统等新技术融入教学。这些创新举措使专业在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评估中连续三年位列前20%。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