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的资金流动以捐赠收入和业务活动成本为核心展开。根据捐赠性质的不同,会计处理需区分限定性收入与非限定性收入两类科目。例如收到指定用途的捐款时,需通过限定性净资产科目进行资金锁定,而日常公益支出则通过业务活动成本完成核算。这种分类管理既满足捐赠协议约束,也保障财务透明度。
接收捐赠时的会计处理分为三种典型场景:
- 货币捐赠:直接按到账金额确认收入。例如某基金会收到甲企业10万元防疫专款时,记账公式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100,000 - 物资捐赠:需按公允价值入账。乙企业捐赠的5万元医用口罩,虽以发票金额开具捐赠票据,但会计准则要求按市场价值确认资产及收入
- 股权捐赠:上市股票按市价计量,非上市股权需评估确定。某基金会接受10亿元股票捐赠时,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亿
贷: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10亿
限定性资金使用时存在双重核算机制。当80%防疫专款采购防护服时,先通过存货科目过渡:
借:存货 8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
实际发放物资时转为成本:
借:业务活动成本 80,000
贷:存货 80,000。若资金用途变更需返还剩余20%款项,则需通过管理费用和其他应付款科目处理。
会计期末需完成净资产结转。限定性收入全额转入限定性净资产科目:
借: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150,000
贷:限定性净资产 150,000
业务成本则冲减非限定性净资产:
借:非限定性净资产 130,000
贷:业务活动成本 130,000。当限定条件解除时,需进行净资产重分类:
借:限定性净资产 100,000
贷:非限定性净资产 100,000
特殊捐赠需注意税务关联处理。股权捐赠的计税基础按公允价值确定,但转让时可能产生企业所得税。例如河仁基金会减持股票时,若未及时用于公益支出,需按11.83元/股成本与市价差额缴纳所得税。这要求基金会在资产配置时需平衡资金使用效率与税务成本。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