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的公共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紧密依托“瓷都”的陶瓷艺术资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立足城乡建设需求,围绕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材料应用与工艺创新等领域,构建了“1+X”证书培养模式,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学历教育,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课程设置既涵盖传统造型基础,又引入数字技术工具,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在专业定位与特色上,该专业聚焦公共环境空间的艺术表达,强调雕塑艺术、环境陶艺与公共设施设计的融合创新。教学体系采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专业工作室”双轨模式,通过真实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材料运用能力和设计执行力。例如,学生需掌握泥塑造型、Zbrush建模、3Dmax渲染等技术,同时接触陶瓷壁雕、装置艺术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作形式,凸显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的在地化优势。
课程体系分为基础与核心两大模块:
- 基础课程包括三大构成(平面、色彩、立体)、装饰图案、人体结构素描等,夯实造型与审美基础;
- 核心课程则侧重专业深化,如环境陶艺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灯光设计等,并融入Zbrush、Photoshop等数字工具课程,形成“传统工艺+现代技术”的复合知识结构。这种课程设计既保留手工艺精髓,又对接行业数字化趋势,例如通过3D建模实现雕塑方案的快速呈现与修改。
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引入市政规划、景观雕塑等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公共艺术公司、装饰设计企业的实践中完成从创意到落地的全流程训练。例如,学生可参与城市广场雕塑制作、社区壁画设计等项目,直接接触材料预算、施工协调等职场技能。此外,“雕塑艺术设计师”“工艺美术设计师”等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要求,进一步推动学生能力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公共艺术公司、雕塑企业、文化创意机构,从事景观雕塑设计、环境陶艺制作、公共设施规划等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公共艺术在提升空间美育功能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据行业数据显示,初级设计师起薪约为5000-8000元/月,具备项目经验者可达1.5万元以上,自主创业方向如艺术工作室、文化策划公司亦成为热门选择。学校通过校友资源网络与行业论坛,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形成“学习-实践-就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