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山西省较早设立的高职专科专业之一,凭借其与行业深度对接的办学特色,成为区域工科教育领域的亮点。该专业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的教学框架,注重实践能力与系统化思维培养,在历年学生满意度调查中,就业满意度4.1分显著高于其他指标,显示出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其课程体系融合传统工业技术与现代自动化趋势,形成了覆盖电气控制、智能设备运维等多维度的教学架构,为学生铺设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专业特色:产教融合驱动创新能力
该专业构建了"五级训练平台"教学体系,从基础电子工程实践到高级自动化控制设计,形成阶梯式能力培养链条。通过电工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应用综合训练等模块,强化学生对工业现场设备的调试与维护能力。尤其注重与煤炭行业的结合,设置煤矿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专项技能训练,使教学内容与区域支柱产业需求高度契合。这种"校企双元"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真实生产场景。
课程体系:复合型知识结构支撑技术应用
专业课程设置体现"软硬结合、机电一体"原则:
- 基础理论层:涵盖《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等核心课程,夯实电气原理认知;
- 技术应用层:通过《PLC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掌握工业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 行业拓展层:结合《工厂供电技术》《煤矿电气设备控制》等特色课程,增强行业适应性。
三类课程形成从元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知识链,匹配智能制造业对技术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实践教学:赛训结合提升职业素养
专业建有省级示范实训基地,配备自动化生产线调试平台、煤矿电气模拟系统等设备,实施三类实践环节:
- 基础技能训练:电子产品制作、电路板设计等基础操作;
- 专项能力提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培训、智能工业机器人调试;
- 综合项目实战:校企合作开发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项目。
近三年学生斩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煤炭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48项荣誉,印证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效性。
就业前景:多元通道保障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大领域:
- 工业自动化:从事PLC编程、生产线运维,覆盖装备制造、能源等领域;
- 电力系统:参与工厂供配电设计与设备管理;
- 技术服务:担任智能设备技术支持或销售工程师。
学院与40余家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部分优秀学生通过技能竞赛保送本科院校,形成就业+升学的双向发展格局。
师资与认证:双师型团队护航教学质量
专业拥有30名双师型教师,团队近三年取得国家专利十余项,主编教材覆盖《电力电子技术》等核心课程。学生在校期间需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证,并可选择获取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等高级资质,这些认证成为进入国企、高新技术企业的"通行证"。学院特有的"2.5+0.5"培养模式(2.5年校内学习+0.5年企业顶岗),更使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