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立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的多学科交叉优势,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该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构建了覆盖物联网核心技术领域的课程体系,并通过校企协同的“3+1”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体系、就业方向及专业优势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培养目标聚焦复合型能力。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等核心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需具备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设备研发和系统维护能力,同时熟悉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垂直行业背景。通过强调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毕业生能胜任跨领域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
课程体系融合多学科交叉。核心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夯实计算机科学基础;
- 专业核心模块:涵盖物联网工程导论、RFID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物联网关键技术;
- 前沿拓展模块:设置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云计算与服务计算等课程,对接行业发展趋势。特色课程如嵌入式系统原理和物联网软件开发案例分析,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强化工程思维。
实践教学强化产教融合。采用“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训”的“3+1”模式,与东软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实践平台。学生需完成课程实验、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三阶段训练,重点参与智能家居系统开发、工业监测方案设计等项目。学院近年获国家级竞赛奖项55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软著近100项,凸显实践创新能力。
就业方向覆盖全产业链。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信息技术公司、通信运营商及政府部门,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工程服务和技术管理。数据显示,学院整体就业率超过95%,部分学生进入南京大学等高校深造,或任职于中国石化、建设银行等大型企业。典型岗位包括智能设备研发工程师、物联网架构师、数据分析师等。
专业优势体现多维竞争力。作为徐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特需专业,该专业拥有江苏省产业教授领衔的师资团队,建有物联网智能家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校企合作项目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案例,学生可参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的联合培养计划。在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中,该专业位列全国应用型专业第137名,印证其区域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