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立足传统文学底蕴,融合现代影视艺术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06年创办以来,依托文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了“文学基础+影视创作+市场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覆盖中国古代文学、影视剧写作基础等核心领域,同时通过电视剧名作导读、影视剪辑基础等实践课程强化专业技能。毕业生可从事编剧、影视策划、文化传播等工作,就业方向多元。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核心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戏剧影视文学理论知识和市场规律,具备剧本创作、影视评论及制片管理能力。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 文学基础类: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夯实人文底蕴;
- 创作技能类:如影视剧写作基础、电视剧导演艺术,注重剧本创作与改编;
- 产业实践类:通过电视制片管理、影视光线艺术等课程衔接行业需求。学生还可根据兴趣选择影视编剧或影视制片方向,实现个性化发展。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专业师资团队由王释教授等资深学者领衔,成员兼具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经验。例如,王释教授主持的“影视导演基础”课程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其主编的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项目。教学硬件方面,拥有戏文实训室、摄影棚及与腾讯、网易等企业共建的新媒体实验室,并与40余家影视公司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项目参与机会。
实践平台与就业前景
实践教学贯穿全程,学生可通过全国大学生影评大赛、原创戏剧展演等活动检验学习成果。近年来,学生作品在四川省剧本大赛中获11项奖项,原创戏剧《满江红》入选省级艺术节展演。就业渠道涵盖电视台、影视公司、文化传媒机构,部分毕业生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深造。2024年数据显示,该专业考研录取均分达406.7分,竞争激烈但机会广阔。
学科融合与创新方向
专业积极探索戏剧影视与教育学的交叉融合,筹建中小学戏剧影视教育研究中心,开发动漫创意与写作、数字音乐影像等前沿课程。在新媒体领域,增设短视频创作、虚拟现实影视方向,依托“新媒体研究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这种创新使专业在传统编剧培养之外,拓展了数字内容创作、文化IP开发等新兴领域,适应行业快速变革。
考研深造与学术平台
对于有志深造的学生,学院提供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点及艺术硕士(MFA)项目,研究方向涵盖电影理论、编导艺术等六大领域。2024年研究生录取数据显示,电影方向录取均分达406.7分,新媒体方向报考热度持续上升。学院定期举办“狮山电影大讲堂”、成都电影论坛,邀请张勇、欧阳奋强等行业名家交流,构建起学术与产业互动的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