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作为国家优质校建设专业和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重点方向,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国际化培养路径和实战化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以华为等龙头企业为合作基础,构建了覆盖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课程体系,同时依托“类上班制”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近年来在就业率、技能竞赛和产教融合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以现代软件工程理论为核心,聚焦WEB应用开发和移动应用开发两大方向,培养具备应用软件开发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主干课程包括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WEB高级程序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等,形成从基础编程到项目实战的阶梯式教学链。特别注重真实项目驱动,例如通过引入企业真实案例改造为教学项目,覆盖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测试维护等全流程,使学生掌握软件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校企合作与培养模式是该专业的核心优势之一:
- 导师制培养:每5名学生配备1名具有企业项目经验的导师,通过阶梯式项目参与提升实战能力;
- 企业研发中心共建:与重庆城银科技、南华中天等企业联合建立校内软件研发中心,学生直接参与开发价值数万元的外包项目并获得报酬;
- “类上班制”改革:在校内设置企业化工位,执行与企业同步的考勤制度,近三年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83%,企业满意度达99%;
- 技能大赛引领:近三年累计获得国际赛二等奖、国赛一等奖等30余项荣誉,15名学生因竞赛成绩优异获得专升本免试资格。
在国际化培养领域,该专业依托智能制造国际学院,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工艺大学实施“3+0”合作办学。学生完成三年学习后可获中俄双证书,并有机会赴俄攻读本科,形成专本贯通的升学通道。教学体系中引入俄方外教授课,课程设置融入国际软件开发标准,同时设立专项奖学金支持学生参与国际技能竞赛和研修项目。
就业前景与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
- 入职岗位:覆盖Java软件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UI前端工程师四大方向;
- 职业晋升:通过校企共建的“项目池”机制,学生可参与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联合研发,近三年师生共同获得32项专利和51项软件著作权;
- 行业适应性:毕业生服务于华为问界新能源汽车智能悬架系统开发、中科院重庆分院重大信息工程运维等高端领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
该专业通过“校—企—研”三方协同的育人机制,构建了覆盖教学、实践、创新的完整生态。从华为认证课程到真实项目交付,从国际技能竞赛到专升本免试通道,多维度保障学生成长为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种将企业标准融入教学过程、科研反哺教学创新的模式,使其成为重庆地区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