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PA会计考试中,会计分录是构建会计处理逻辑的核心工具,也是考生必须攻克的重难点。考试中基础章节与重难点模块的会计分录占比高达95%,例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基础资产类目,以及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等复杂业务。考生需在理解借贷记账法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经济业务实质精准编写分录,同时关注近年新增的理由题考查趋势,例如金融工具分类标准、收入准则应用等。以下从高频考点出发,系统梳理必考分录及核心要点。
存货处理是基础模块的核心,重点掌握可变现净值计算与减值处理。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等于估计售价减去相关税费;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存货则需扣除加工成本。发生减值时,需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例如: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时反向冲回,但需注意转回条件为原减值因素已消除。销售存货时,需同步结转成本及跌价准备: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固定资产涉及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处置全流程。对于分期付款购置的固定资产,需按购买价款现值入账,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例如:
借:固定资产(现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
贷:长期应付款(总价款)
折旧方法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需重点掌握计算规则。处置时需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归集损益,正常出售的净损益计入资产处置损益,非正常损失则计入营业外支出。
无形资产的内部研发需区分费用化与资本化支出。研究阶段全部费用化,开发阶段符合条件的支出资本化: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
达到预定用途时转入无形资产,未形成资产的部分期末结转管理费用。处置无形资产时,出售所有权产生的损益计入资产处置损益,报废则通过营业外支出核算。
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需对比学习。成本模式下需计提折旧与减值,而公允价值模式以期末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例如,公允价值上升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转换时若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低于则直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职工薪酬中的非货币性福利需注意税务处理。以自产产品发放福利时视同销售: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外购商品则需转出进项税额。辞退福利全额计入管理费用,不进行成本分摊。
对于近年新增考点,如新收入准则下的五步法模型、金融工具分类标准等,需结合具体业务场景理解分录逻辑。例如,合同变更可能触发收入重新分摊,需通过合同资产与合同负债科目调整。考生在冲刺阶段应优先掌握基础分录,再针对重难点模块进行专项突破,结合真题训练提升实务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