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以工科为特色,形成了工、理、文、法、经、管、农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教育体系。自1980年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该校通过整合原轻工部上海香料研究所的科研资源,逐步构建起覆盖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生态学等领域的硕士培养体系。作为上海市属高校中较早开展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其培养模式强调产学研结合,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为长三角地区输送了大量高层次技术人才。
一、学科布局与专业设置
该校研究生教育以应用化学和香料香精技术为传统优势领域,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包含生物化工、制药工程等细分方向,形成完整的化工产业链人才培养链。专业学位教育方面,轻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等3个领域侧重实践能力培养,2024年研招专业覆盖机械电子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体现了学科建设与区域产业升级的深度对接。
二、师资与科研支撑体系
- 导师队伍:现有408名硕士生导师(含150名企业导师),其中82%具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超55%
- 科研平台:建有香料香精化妆品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近五年承担16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
- 学术成果: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年均发文量超200篇,参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20余项
三、创新培养模式
该校推行"双导师制",通过上海高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等校企合作平台,与宝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300余家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培养方案中设置暑期学校、学术沙龙等特色环节,研究生在数学建模大赛、智能车大赛中的获奖率达市属高校前列。值得关注的是,研究生课程体系经过三次系统性修订,增设仿生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前沿课程,实践学分占比提升至35%。
四、就业与社会服务
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79.18%实现协议就业,主要流向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学校与奉贤区政府共建的大学科技园,已孵化16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毕业生在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企业的专业对口率超80%。这种"卓越一线工程师"培养模式,使研究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近三年企业满意度评价达91.5分。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