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作为该校艺术类招生的重点方向,融合了中波两国的教育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国际化特色。该专业依托学校航空领域背景,结合波兰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再到学位授予,均体现了跨文化教育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构建了多维发展路径。
在培养体系方面,该专业以设计科学基础与专业产品设计技能为核心框架,强调创新思维与国际合作能力的同步提升。课程设置中既包含视觉形态基础(Visual Dynamics)等基础理论课程,又涵盖交互设计(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Design)、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等前沿实践模块。通过引入波兰高校的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和人体工效学(Ergonomics)等课程,学生不仅能掌握本土化设计逻辑,还能理解国际通用的设计方法论。
国际化教学模式的落地体现在三个层面:
- 双学位机制:学生完成学业后可同时获得郑州航院的艺术学学士学位与波兰合作院校的文学学士学位,实现学历互认;
- 师资共享:中波双方教师联合授课,确保教学标准与国际接轨;
- 实践平台:通过项目设计(Project Design)和研发生产模拟等课程,搭建跨国校企合作桥梁。这种模式使毕业生具备在跨国公司或跨境项目中协调多元文化需求的能力。
从学科实力看,该专业在2023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84名,被评为研究型B档和中国区域一流专业。其竞争力源于:
- 师资结构: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30%,且多数具有海外研修或行业实践经历;
- 硬件投入:依托学校总值3.77亿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备Rhino参数化设计实验室等专用空间;
- 学科交叉:将航空工程领域的材料与结构(The Material and the Structure)知识融入产品设计教学,形成差异化优势。
对于职业发展路径,该专业构建了“设计+管理”双轨通道。毕业生既可从事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专业技术岗位,也能通过设计管理课程积累项目管理能力,向创意总监或设计战略顾问等复合型职位发展。近年就业数据显示,约15%的毕业生进入航空航天相关企业,参与机舱内饰、航空设备等人机交互设计项目,凸显专业与学校航空特色的协同效应。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专业对学生的艺术人文修养与职业道德素质有明确要求。在核心课程设计心理学(Psychology Lecture)中,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设计伦理与社会责任,这与波兰教育体系强调的科学理性精神和审美判断力培养形成互补,最终塑造出既有国际视野又能扎根本土需求的设计人才。